人才派遣,人力资源配置新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已成共识。因此,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就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派遣以其特殊的用人形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正显示出其勃勃的生机。
人才派遣亦称作人才租赁,是由人才服务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已与人才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一种用人方式及其衍生的有关服务。用人单位与人才服务机构是一种劳务关系,派遣员工与人才服务机构则是一种劳动关系。人才派遣实际早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已经出现,当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到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组织意识到要想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成为优胜者,必须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来提高组织的响应速度和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这就更加剧了对人才派遣业发展的要求。尤其近年来,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人力资源商品化,以提供类似“租赁”的人才服务方式———人才派遣逐渐流行起来。2000年美国人才租赁市场的收入为25亿美元,据专家估计到2005年这一收入将达到210亿美元。
人才派遣作为一种新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在中国虽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不过两三年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强劲,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已初具规模。各地人事部门及人才服务机构非常重视和支持人才派遣工作。据悉,上海的人才派遣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每年以3000多人的速度递增;今年在广州已有2000多本地和外地的应届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人才派遣的形式落实了工作;北京林业大学和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签署了人事代理、人才派遣协议;青岛市人事局和财政局近日联合出台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新补充工勤人员实施派遣管理的试行意见》,要求从现在开始,市直机关新补充工勤人员必须派遣管理,并鼓励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新补充工勤人员实行派遣管理,以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建立“能进能出”的员工激励机制;在武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中国武汉人才市场实行人才派遣的员工就达400多人。人才派遣在我国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其一,人才派遣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由于旧体制和传统观念的缘故,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还远远未能实现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功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还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人才派遣作为一种崭新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必将对不适应于市场经济的人事制度和观念发起有力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配置的优化,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其二,人才派遣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国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人才派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人才与用人才相分离,其实质是把人的劳动与人本身相分离。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看,人才派遣的用工方式,正是建立在不断完善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在一定岗位工作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适应于用人单位解脱人事工作的束缚,这样用人单位不需要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对派遣人员进行具体繁琐的人事管理,可以有更多精力专注于用工过程的管理与考核。同时,也能达到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的目的。
其三,人才派遣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减缓就业压力。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由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向有目的地挑选适应岗位要求、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转移,一批没有更新知识、技能的人员面临失业。而人才派遣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派遣公司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渠道可以有针对性地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信息,并为派遣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短期知识、技能培训,缩短了其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时间,减缓了就业压力。
其四,人才派遣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对于用人单位,人才派遣使人事管理简捷;用人机动灵活;成本支出降低;减少人事(劳动)纠纷;享受专业高效的服务等。对于个人而言,人才派遣不仅为应聘者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保障了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毋庸置疑,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然而,在法制尚不健全、执法力度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屡屡出现,通过人才派遣的模式,被派遣人员与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派遣公司就在法律上承担起了保障被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责任,维护被派遣人员的利益实质就是维护派遣公司的长远利益。此外,派遣公司由于其专业化分工的特点,一般都精通于人事、劳动等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为被派遣人员提供优良的法律服务,并以之与侵害被派遣人员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进行合理交涉。有了这些保障,被派遣人员就改变了自身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能够很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所言:“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形式。”有理由相信,人才派遣这种社会、企业、中介、人才多赢的模式必将发挥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