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研究员 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
剩余劳动力
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工业化提供廉价劳动力供给的经济条件下进行的。
事实上,“用工荒”现象早在2003年就开始出现。2004年,这一现象就引起了政府关注,当时劳动部派出专家组,到珠三角、长三角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确实有用工缺口。到2005年,用工紧缺已从东南沿海开始向中部地区蔓延。到今年,已持续了8年。“用工荒”并非一时一地的情况象。
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不再有无限的剩余劳动力供给,而是已转向平衡,并进入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未来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还将日趋严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已在逐步减少,使得劳动力供给跟不上需求。随着教育事业发展,也推迟了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2003年以来,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已上涨了一倍左右,许多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而难以为继,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的发展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东西部都在抢工人,这也造成东南沿海的企业用工缺口越来越大。
对于农村劳动力自身来说,他们从中西部到东南沿海打工,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过去,他们在家乡没太多选择,但随着中西部发展,他家乡就能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因此,哪怕工资比东南沿海略低一些,他们也更愿在家乡工作。
中国劳动力供求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发展模式的变化。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能被满足,企业在提高工资仍然难以招到工人情况下,将可能选择以资本代替劳动力的方法,因此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发展模式,将会逐步代替原先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而技工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在劳动力短缺后,以前低端的产业转移到西部,会刺激经济再发展一段时间,但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淘汰出局,或者涨价的压力。
因此,“用工荒”是经济发展中一个必然的现象,无可避免。